2023年5月1日星期一

First of May

 





每年到了五月一日,總會想起這首歌,"First of May",同這首歌息息相關的,是一套電影「兩小無猜」。

還記得那些年,我仍然是"小朋友"的時候,看電影是一項奢侈品,每年最多只有一次由家人帶我到臨時戲棚看電影,大概是每年接近新年的日子吧!到我中學畢業那年,一班同學仔約我到新浦崗麗宮戲院看這套已經三翻四次重映的「兩小無猜」,相信那是我第一次自己出錢買票看電影了。

電影內容已經沒有太深刻印象了,大概是兩個小朋友的戀愛故事吧!說來有點慚愧,以我當時已經是一個青少年的身份,還未有拍拖的本事,仍然屬於喜歡玩樂的那一群,更沒有因為看過這套電影而提早去搵拖拍。不過,這套電影給我的影響還是有的,就是從此之後多了聽英文歌,因為這套電影的所有插曲都很好聽,包括這首 First of May及Bee Gees 的其他歌曲,此後的 Carpenters,Simon and Garfunkel ,Peter Paul and Mary 的歌曲,都在那個粵語流行曲還是貧乏的年代,佔據了我的音樂世界裡的一大部份。

二零二三年五月一日的今天,還是聽著這首"First of May",感慨良多,想的不是麥理斯德和崔西海德的少年戀,而是感慨光陰似箭,一晃眼已經過了幾十年,過去的得與失、苦與樂、成與敗,都已經付諸東流。時光不再,愛你的,還是要好好珍惜,不愛你的,算了吧!


26 則留言:

  1. 說起看電影和歌曲,真是印象難忘。自小呆在媽媽的膝蓋上,看過幾齣粵劇和不少的粵語片。其實我只喜歡靜靜的聽廣播的歌曲~Uncle Ray主持。大病痊癒之後,暑假改去獨自看場二輪西片。
    第一次買的唱片是Carpenters木匠兄妹的一張45轉,覺得Close to You很動聽。多年後,買的第2張唱片是Paul Anka 33轉的唱片,The Longest Day之外,其實Paul Anka最擅長的是唱作情歌,一曲Diana 使他聲名大噪。
    不知道和平兄喜不喜歡Elvis Prestey貓王的情歌,有熱情奔放,也有柔情似水。也有些忘記了是誰唱的,例如:
    The Sound of Silence, Unchained Melody, The Way We Were, Put Your Hand on my Shoulder.
    The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Five Hundred Miles. 如果未曾聽過的話,真是要上網聽聽。

    回覆刪除
    回覆
    1. 嘩!你上面提到的首首都是名曲,全部都耳熟能詳。我自少同音樂結下不解緣,種種音樂/歌曲我都會試聽,所以粵語、國語、英文流行曲都聽;粵曲、京曲也聽,不過後來就很少聽京曲了;中國及西方古典音樂都聽,但都是選擇性的,並非全部。其實我聽歌是以歌曲為選擇對象,不論歌手,所以我一向沒有偶像。
      上面你提及Uncle Ray,學生年代沒有錢買唱片,大部份歌曲都是靠聽收音機,其中Uncle Ray及陳任的音樂節目聽得最多。

      刪除
    2. 真巧合,我們都是喜歡多種多樣歌曲的人。早期以粵曲和國語歌曲流行的環境中,港台的Uncle Ray,和商業2台的陳任,給了學子們不同的選擇,當年的歐西流行歌曲也是百花齊放,有很多優秀的歌者,給了年青人畢生難忘的享受 ! Uncle Ray以接近百歲之齡去世,這是他的福份。
      想不到和平先生對京曲也有興趣,金嗓鋼喉何柏青先生是知名票友,曾經在香港大會堂籌辦演出,粉菊花師傅也有捧場。京曲自有一種迷人的魅力,但歐西歌曲卻是一種透徹心扉的真情流露,感人至深。

      刪除
    3. 我自問是一個願意賞試不同文化藝術的人,當然未必全部都喜歡。京曲我現在已經很少聽了,但無可否認,京曲很有特質,事實上不少粵劇都有滲入京曲/京劇的元素。

      刪除
    4. 京曲唱腔婉轉,很動聽。因為清皇室慈禧太后喜歡看京劇,並封殺反清復明的粵劇戲班。
      粵戲班改用所謂的官腔官話演出,才得以延續下去。後期更由北京的劇團,請得擅長於武打的袁和平師傅,南下廣東劇團任教北派功架,使到粵劇的武打根基很穩固。又聽說昆劇昆曲是各地戲曲的來源。

      刪除
    5. 中國戲曲源遠流長,各地方互相借鏡,取長補短,對技術進步有所幫助。至於"昆劇昆曲是各地戲曲的來源"這點我不得而知,但也不出奇,因為中國政治文化發源於中西部,及後向東轉移,之後才擴展至南方,以前廣東是蠻荒之地,所以"昆劇昆曲是各地戲曲的來源"也有可能的。

      刪除
  2. 更正:貓王應是Elvis Presley. 是 l 不是 t. 打錯字,打手板。

    回覆刪除
  3.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有時候生活匆匆而過,身邊的事都不太留意,當某些日子靜下來想一想,回首往事,無限感慨,感慨的包括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但無論如何,過去了的總不能像拍電影般重演一次,只好把握好今天,把握好僅餘的未來。

      刪除
  4. 所以有時要等到人大了,才會領略什麼是...豁達人生,很多事情也懂看開一點!!
    這齣戲冇咩印象,不過以前的西片很多都頗受歡迎!!!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時是一齣受歡迎的電影,但頗具爭議性,因為描述的是 puppy love(只是初中學生,是一種情懷,鏡頭乾淨的),不過對我來說最吸引的是影片幾首插曲:First of May, Melody Fair, To love somebody, In the Morning....

      刪除
    2. 坦白說,我不喜歡這齣電影,但卻喜歡聽這電影的歌曲。與其話「兩小無猜」,倒不如直接地說「人細鬼大」。我個人對這種puppy love,有點反感。

      刪除
    3. 有同感。不單只在華人社會,當時在西方社會都引起很大爭議,畢竟仍在初中階段,大概十三四歲吧,真的嚇壞了不少父母。

      刪除
  5. 我仲慚愧,連有呢隻歌都唔知 @@

    回覆刪除
  6. 是的,領略人生當然要有一定生活閱歷,「少年不識愁滋味」,要到困頓、落魄、無助時才明白什麼是困難。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少年不識愁滋味」,年青時處事不顧一切,往往容易碰壁,人大了,懂事多了,處事會謹慎些,世故些。

      刪除
  7. 謝謝 🅿🅴🅰🅲🅴 先生分享動聽歌曲及經曲電影片段 。 👍 。
    🐰 勾起两小無猜的回憶 💗 💞 👏🏻 👌 👍
    想起 𝓜𝓪𝓻𝓴 𝓛𝓮𝓼𝓽𝓮𝓻 : 當年一位天真可爱的童星 😄

    01.Bee Gees - First of May (Melody 1971)
    https://youtu.be/z5Ri_08oEf8

    02.Mark Lester relives making the classic film
    https://youtu.be/_-OpA3dk3yY

    回覆刪除
  8. 想起父親大人當年保存著木匠樂隊和其他古舊唱片,實在懷念。有空要找找來看,緬懷一下。可惜家人沒有唱片機,找到也聽不到

    回覆刪除
    回覆
    1. 我早已將所有黑膠丟了,包括Carpenters,但我仍保留有她的CD和DVD(Music Vedio),不過,現在我已經將所有喜愛的歌曲/音樂轉換成MP3格式,存放在電腦、手機及家庭影院,方便隨時可以聽。

      刪除
  9. 半世紀積下的智慧:時光不再,愛你的,還是要好好珍惜,不愛你的,算了吧!👍

    回覆刪除
    回覆
    1. 年紀大了,經歷多了,不再衝動,不再執著。

      刪除
  10. 重點在於最後一段才是本文精髓,感覺到,灑脫的字眼,無法完全掩住濃烈的情感.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