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4日星期二

冠狀病毒



.
這幾個月來,除了到少人到的行山路線走走之外,已經再沒有了朋友交往、沒有了親人相聚、沒有了娛樂消遣,全因為「冠狀病毒」( Corona Virus )。

因為呆在家裡的時間多了,也就對於這個病毒及疫情更加留意,除了每日必看新聞之外,也經常上網搜尋關於這病毒的資料。

很多人將細菌同病毒混淆,其實兩者並非同類,細菌同病毒的最大分別是細菌是一種生物,而病毒不是生物也不是非生物,它的體積只及細菌百分之一甚至千份之一。現在襲擊全球的病毒是一種「冠狀病毒」,它程球狀,外有觸鬚,像一個皇冠,因而得名,由於今次發現的是一個新的品種,人們一般稱之為「新型冠狀病毒」,而世界衛生組織早前正式命名為"COVID-19" ( Corona Virus Disease-2019 )。

新型冠狀病毒在去年十一月最早被發現在武漢,由於是新品種,醫生初時無法查得出是甚麼類型,而這病毒卻很快地在該地社區傳播,之後經過專家多方測試、比對,斷定這是一種新的病毒,但這個時候病毒已經在武漢爆發起來。

其實自從發現這新型冠狀病毒開始,中國政府就一直同世界衛生組織保持溝通,在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已經開始將相關資訊通報世界衛生組織讓世界各國加以警惕。中國更在一月廿三日完全將武漢同外界切斷,以減慢病毒向外的傳播速度,這對中國的經濟傷害很大,但卻可給與世界各國爭取到更多的應對時間。

雖然武漢封城給了世界各國更多應對時間,但並非每個國家會積極面對,美國就是由始至終一直在輕視這病毒,直至這病毒確診個案在美國以幾何級數上升,美國人感到恐懼,股市開始狂瀉,美國才開始重視它。

然而特朗普並沒有因為自己之前的輕視與無能導致疫情在美國爆發而認真檢討,反而害怕人民的不滿會影響到他的競選連任而想方設法推卸自己疏忽的責任,而這個責任最易推的就是推給中國,說中國沒有早點知會美國,似乎他完全忘記了由一月至兩個星期前這段期間他還多次談及這事,他曾說過「習近平在疫情控制上應對迅速、透明和專業,並感謝中國的努力」,「中國現在面對病毒,我相信他們可以處理好」,「我們不要恐慌,可以照常生活」,「這病毒不會對美國造成影響,我們有先進的醫療系統」....言猶在耳,卻突然在個多星期前180度轉變,現在他竟說中國隱瞞疫情,沒有通報美國,為美國帶來麻煩,好一個善變的政客。

最令人憤怒的是,為了將美國人對他的不滿轉嫁到中國身上,特朗普三番四次蓄意將新型冠狀病毒稱為「中國病毒」。2009年美國爆發不知名流感的時候,人們稱之為「美國流感」或「北美流感」,當時美國提出抗議,於是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命名為 H1N1,並決定將來類似情況要找一個名字是不特定指向某一個地理位置及任何人類個體或群體的,避免外界使用其他可能表述不準確或者帶有污名化的名字。而特朗普用「中國病毒」這名稱是完全違反這原則的,是不道德的,是最邪惡的。

我之所以說他是最邪惡的,是因為這樣會挑起種族矛盾、種族仇恨,無知的人們會因為他這種言論而將一切不滿與憤怒發洩在中國人或者亞洲人身上;歷史上希特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斷將德國人的所有不滿怪責在猶太人身上,煽動民眾仇恨猶太人,說猶太人狡猾,又說猶太人污穢而導致疾病傳播,更煽動殺害猶太人,這是多麼恐怖!

雖然今日特朗普說要保護亞裔美國社區,並表示「病毒的擴散在任何方式和形式上都不是他們(中國人)的過錯」,然而,他的敵意言論與行為已經對中國人造成無可挽救的傷害。




2020年3月20日星期五

芝麻灣半島









.
大嶼山東南部有一個寧靜的半島叫「芝麻灣半島」,內有一條環繞半島的「芝麻灣郊遊徑」,認識的人不很多,到這裡遠足的人也不很多,但這裡享有一個香港之『最』,就是全香港最長的郊遊徑,全長有18.5公里。


某日同朋友Y君提及這條郊遊徑,雙方一講即合,決定相約走走這條郊遊徑。然而有一樣雙方不合的就是彼此的性格,我比較穩陣,預算行程通常都安排自己可應付路程的一半,例如覺得自己可以應付30公里的路程,我通常只安排自己行程不會超過15公里,萬一途中出現甚麼問題也有足夠體力應付;而朋友Y是一個很進取的人,他喜歡挑戰自己,不會計較自己能力可應付多少路程,也不考慮難度,喜歡嘗新。朋友Y笑說:這樣好呀!我可以帶你釋出潛能,而你可以管控我不做太危險的事。

在討論行程的時候,我建議先行部份路段,約12公里,朋友Y想行足全程,最終還是跟了他的建議,不過改為逆向而行,即由尾段入,由起點出。這樣可以在起步初期精力充沛的時候就攀上廟仔墩及老人山這兩個山峰,之後的十塱水塘、下徑、龍尾,再沿西岸返回起點這些比較平緩的路就變得輕鬆多了。


【按圖可放大】


然而,各位朋友一定要留意,要行畢郊遊徑全程,不要以為只行18.5公里,因為郊遊徑起點及終點都在貝澳及十塱之間的一個山坳上,最接近的巴士站是貝澳的老圍村站,相距約2公里,這來回4公里路程一定要算上去。

當我們行到後段,望到在二浪灣漂亮的澄碧村,朋友Y建議行落去看看,這個也是我多年來想去看看的地方,於是鼓起勇氣,上落近千級樓梯,加遊這一景點。當出到貝澳完成所有行程的時候,看看手機的行山APPS,全程共行了約25公里,用了10.5小時,差點就打破了我年青時候的行山最長時間11個小時的紀錄。


「芝麻灣郊遊徑」的起點及終點

決定反方向行,起步便立即要不斷上山

上到廟仔墩,360度景觀

以最佳角度看貝澳,上面是大東山,二東山和蓮花山

再上老人山,303米高,是芝麻灣半島的最高峰

老人山上的山火瞭望台,標高柱就建在上面

池水璧綠的十塱水塘

十塱水塘水壩

十塱水塘,水平如鏡
過了十塱水塘,有一條捷徑可直達龍尾,我們目標要走足全程,當然不會走捷徑,依路標往下徑走去,下徑的特色是怪石特別多,但由於要趕路,也無意到處去找知名的怪石,只看看路經的算了。


一刀劈開的巨石

攔路巨石

龍尾,這裡是多條山徑的交匯處

大浪灣 (香港有很多個大浪灣)

遠晀長洲


過了大浪就是二浪,多年前和黃在這裡發展了一個近似愉景灣模式的豪華渡假屋苑「澄碧村」,但規模相對小得多,是和黃進軍地產市場的第一個項目,但交通實在太過不便,每日只有幾班相當稀疏的街渡來往長洲,村內甚麼設施都欠奉,不少屋都丟空,也曾鬧出鬼故事。

從郊遊徑下望澄碧村

海岸屋苑,面向沙灘,環境相當不錯

很有渡假 Feel
参觀完澄碧村,當是渡完假,返回現實世界,繼續走我的芝麻灣郊遊徑。事實上來到這裡已經接近尾聲,為了趕及天黑前出到貝澳搭巴士,我們的步伐也加快了,估不到正因為加快步伐,不單止出到貝澳時仍未天黑,而且可以欣賞到貝澳日落,就當是辛勞一天的 Bonus 吧!


抬頭望老人山(近廟仔墩)的峭壁,明白到老人山這名稱的由來

貝澳日落,詩情畫意

夕陽照在貝澳沙灘後面的沼澤上

圓碌碌又紅又大的太陽,下次再見!








2020年3月13日星期五

天亮了




1999年10月3日,在貴州馬嶺河風景區發生了一宗意外,一列運行中的登山觀光纜車突然從高處墜下,造成14名遊客死亡,其中包括潘子灏的父母。

兩歲半的子灝和父母來自廣西南寧,他們一家三口來這裡遊玩,開開心心的登上纜車,但纜車卻在運行中突然鬆脫向下墜,就在纜車往下墜這一刹那間‧‧‧‧只是這一刹那間,子灝的父母不約而同地、使勁地、合力將子灝高高舉起,纜車墜地那一刻,子灝只受了輕微損傷,而他的父母卻逃不過災禍,雙雙去世,子灝從此成為了孤兒。

人們談論這件事的時候都覺得子灝的父母很偉大,我相信全世界的父母都是偉大的,都會不計回報地去愛惜自己的子女,在關鍵時刻,願意為子女付出任何代價,甚至自己的生命。

2000年,中央電視台某節目找來歌星韓紅,邀請她為一個晚會節目創作一首主題歌,題目不限,但是要根據電視台提供的幾件社會災難事件其中一件的素材作為創作藍本。韓紅翻閱了幾件災難事件的資料,發現了子灝父母合力將子灝舉起而救活了子灝的故事,她深深受到感動,在經過多方聯繫下,韓紅同子灝見了面,之後便創作了一首很感人的歌曲「天亮了」。

「天亮了」是以子灝的角度說出了失去父母後的感受,每次聽這首歌我都會深受感動,就好像當年看過電影『搭錯車』後聽到的「酒干倘賣無」同一樣的感動。




2020年3月1日星期日

涌上蓮花訪春梅




以前大嶼山最多人聚居的鄉鎮是大澳、東涌和梅窩,而東涌和梅窩被766米高的蓮花山分隔開,古時候村民來往東涌和梅窩靠的是蓮花山北面的「東梅古道」,亦即由東涌經白芒、大蠔、亞婆塱、白銀鄉到梅窩,這條路線所經的山坳最低,最易走。【我之前介紹過了 https://peaceemb.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31.html 】

既然走過了最易走的路,今次我就要試試跨越顛峰,從東涌出發,攀上婆髻山,薄刀屻,蓮花山,三山台和鴨腳瀝等五個山峰,然後急降到龍尾村,趁這春回大地的日子再訪梅窩。

從東涌出發經蓮花山到梅窩的路線圖


這是一條有點難度的遠足路線,我約了朋友同行。清晨在東涌地鐵站出發,沿富東街入翔東路,過了迴旋處後開始上山,初時走在樹叢中的梯級,之後接上山路,隨著步步升高,視野漸漸開揚,但難度亦慢慢增加,第一個目標「婆髻山」,只有482米高,是五個山峰中最矮的一個,但難度並不少,因為爬得越高,傾斜度越大,要靠雙手拉著石塊、樹枝及雜草才能爬得上。

從東涌出發初段走在樹叢中的梯級

之後接上山路,越來越傾斜

爬得越高視野越廣,整個東涌盡入眼簾

途中不少野花,包括這棵吊鐘

上到婆髻山有360度景觀,西望遠的大帽山、青山,近的小蠔灣、港珠澳大橋口岸

從婆髻山另一方向下山,山坡有七、八十度傾斜,必須小心翼翼

過了婆髻山向薄刀屻推進,薄刀屻有529米高,在今次路線是屬於加遊部份,遊完薄刀屻要走回頭路返回通往蓮花山的主道。當然有些人會選擇放棄婆髻山而從東涌上薄刀屻再往蓮花山,但我想兩者兼得。


薄刀屻的標高柱

從薄刀屻回望婆髻山,有人說這個山峰似個髮髻,似嗎?

薄刀屻上景致更開揚,東涌、機場,盡收眼底

站在薄刀屻主峰遙望西面的副峰

薄刀屻小休一會,再向蓮花山進發。原本我的構思是順著路走訪鴨腳瀝──三山台──蓮花山──雙東坳──南山,然後落梅窩,但朋友說雙東坳經南山落梅窩行得太多了,建議新嘗試,從鴨腳瀝落龍尾出梅窩。二人同行,乜都唔使驚,一於照跟。就因為這樣,我們離開薄刀屻後,只經過鴨腳瀝及三山台的山腰而沒有攀上,到了蓮花山南面才調頭在向北攀上蓮花山頂峰,之後順次走訪三山台和鴨腳瀝的山峰。

路途中發現不知名野草,聯想起了新形冠狀肺炎病毒

俯瞰密林中的黃龍坑
登蓮花山途中遠眺二東山,大東山,鳳凰山,甚至看到天壇大佛

接近蓮花山頂了

蓮花山上看梅窩

貝澳旁的芝麻灣半島,是我的遠足目標之一

三山台

從蓮花山走過三山台

鴨腳瀝

毫無疑問,蓮花山、三山台、鴨腳瀝是三個高度相近的山頭,都擁有360度無敵遠景,但從鴨腳瀝落梅窩是一條很少人行的路線,山路很斜,要手腳並用,有時候根本找不到路,只好爆林,幸好今時今日有GPS的提示,基本上走對了方向,至於要找出安全的路,就一定要靠自己平時累積的經驗了。

從鴨腳瀝開始落梅窩,這是龍尾坑的源頭

野草很高,沒有明顯山路
從梅窩回望三個山峰,左面最高的是蓮花山,中間是三山台,右面是鴨腳瀝

從721米高的鴨腳瀝急速下降到龍尾是一條相當有挑戰性的路,其實有部分根本不是路。一來傾斜度大,二來山路不明顯,三來....這條路是依著龍尾坑旁邊的山脊而行,大雨過後山洪暴發,一不小心易生意外,極不贊成沒有行山經驗者由這裡落梅窩,更忌獨行。

落到梅窩,看到銀河畔一排整齊的木棉樹都開了花,確信已是春回大地的日子了,希望肺炎疫情早日結束,以便抓緊時間多遊不同地方。

算一算今日行程,全程只行了15公里,卻用了10個小時,很慢;但回心一想,全程都在山間走上走落,速度慢一點也是理所當然的........哈哈!現代阿Q。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