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1日星期三

歷史的天空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其中一個盛世,無論是版圖、經濟、文化、國力方面都是非常強大。「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乃唐太宗治國之理念。我們不了解歷史又怎會知道國家興衰呢?

我一向喜歡讀中國歷史,因為從歷史事件中可以知道前人的是非黑白,可以了解事件的前因後果,可以明白朝代的興衰更替。然而,我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記性差,往往在看完歷史事件後便忘記了年代、人物關係等,所以中學時期歷史分並不高。

去年年尾,我開始在網上追看一輯介紹中國歷史的電視特輯『中國通史』,共100集,每集45分鐘,我用了差不多四個月時間,終於最近全部看完了﹝最近這個特輯也經過剪輯及配上粵語後在TVB播影﹞。特輯以大量歷史文物、電腦動畫、人物扮演、專家分析,以淺白的手法,從介紹中國原始農耕社會開始,到清朝帝制結束為止,一個一個朝代、一件一件事件、一個一個人物逐一介紹,比起看書本更易理解、更有趣味性。

看到一個一個英雄人物展現眼前,就好像天空上的繁星點點,閃爍生輝:無論是秦皇漢武、三國英雄、唐宗宋祖、張騫鄭和等等,都看得津津有味。

然而,最令我痛心的是看到清朝腐敗、列強欺凌的日子。幾天後的四月十七日將是「馬關條約」簽 訂123週年紀念日,毋忘國恥,才可發奮圖強。

公元1894年,朝鮮東學黨作亂,朝鮮政府邀請當時的宗主國大清帝國協助平亂,日本看準機會大舉出兵蓄意發動戰爭,企圖併吞朝鮮,以實現其染指大陸的政策,中日在1894年8月1日正式開戰,這場戰役史稱「甲午戰爭」,揭開了日本侵華的序幕。

事實上日本自從明治維新後便蓄意擴張勢力,它自己缺乏天然資源,一直想奪取中國的寶貴資源。而另方面,清廷腐敗,沒有為戰爭作好準備,慈禧太后更挪用軍費作私人享用,以致軍力薄弱。戰爭從朝鮮打到中國的遼東半島、大連、旅順至威海衛,清軍節節敗退;海戰方面,李鴻章率領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結果清廷戰敗,被迫在1895年4月17日簽署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主要部份訂明:
> 朝鮮獨立,不再附屬於中國
> 割讓台灣、澎湖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
> 開放重慶等多個港口給日本
> 賠償二億兩白銀給日本
> 本來仍有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後來以賠償多三千萬兩白銀取代。

條約簽訂後舉國嘩然,全民怒憤,人們對腐敗的清政府完全失去信心,最後由歷史巨星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將滿清王朝推翻,結束帝制,建立民國。

歷史教訓我們,不要奢望別國會慈悲為懷,別國要的只是在我們身上奪取最多的利益。要得到和平、要保障人民生活安穩,強國、強軍是唯一法則。





上述視頻「歷史的天空」是電視劇集「三國演義」的插曲,當中幾句歌詞很值得我們細味:

興亡誰人定,盛衰豈無憑
一頁風雲散,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離合總關情
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