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0日星期日

夏日海濱


 

前幾天有一男子在三十多度高溫下獨行八仙嶺,失聯五日後尋回證實死亡。八仙嶺山路崎嶇,起伏坡度大,路程也很長,確實不宜在夏天行,不要以為自己年青力壯、意志堅強,夏日行山很容易會中暑的。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介紹,人在酷熱的環境裡體溫上升,身體機能便會自動調節來降溫,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次數;可是,當環境溫度過高,這些生理調節不能有效控制體溫時,便會出現熱衰竭甚至中暑等情況,若不及時替患者降溫及急救,便會有生命危險。

我是比較"膽小"的人,到了炎夏行山便很謹慎,一般只選擇路程較短的路線,例如兩個小時左右,也要求是坡度不大、樹蔭較多的地方,例如引水道或家樂徑之類,有時候索性捨棄行山改為游水,亦一樂也!

其實到海灘也並非只有游水一樣活動,我間中會到海灘跑步,有時會同朋友BBQ,也見過不少人玩獨木舟、風帆,甚至掘蜆。

香港近年夏天的日子越來越長,如果因為怕熱而躲在冷氣家裡就太可惜了,只要做足防曬措施,到海灘走走,迎來撲面海風,你會發覺,其實夏天也不是那麼炎熱的啊!

水退時沙灘積水有若一面鏡子

掘蜆的暴曬指數很高

色彩繽紛的獨木舟

非假日裡,救生獨木舟也派不上用場

黃昏時候,樹下飲杯啤酒吹吓水,最寫意!

小朋友掘個水氹,放入捉到的魚仔


2021年5月21日星期五

以巴衝突

 


近日新聞最觸動人心的應該是以巴衝突事件了,每日從電視畫面看到的導彈及火箭炮互轟,死傷無數,以色列所發射的導彈一一精準地落在巴勒斯坦的房屋上,一幢幢建築物倒下,一個個死傷者被抬走,一張張惶恐不安的面孔在哭訴,帶出在一塊土地、兩個民族二千年來的恩怨情仇。

大約二千年前,現在這片巴勒斯坦土地的確有猶太人居住。由於強大的羅馬帝國不喜歡猶太人居住在這裡,於是下令將猶太人驅逐,猶太人被迫流亡世界各地。猶太人離開後,這片土地多番易手,近這一千年來居住在這裡的主要是阿拉伯人,但巴勒斯坦並非一個國家。

十八世紀開始,猶太人興起回歸潮,部份回歸的猶太人向阿拉伯人購買這裡的土地並在這裡建屋、耕種,那時候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混居在一起,大家相安無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再次掀起回歸浪潮,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遭到德國納粹黨迫害,進行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更多猶太人急速移往巴勒斯坦地區。

直到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猶太人購買了的巴勒斯坦的土地約有6%,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這片土地二千年前本來就是他們的,他們改以武力向阿拉伯人搶奪巴勒斯坦的土地,武裝衝突經常發生。當然了,這個世界沒有歐美列強的介入就沒有那麼多紛爭,1947年聯合國在歐美等國主導下,將57%土地劃分給佔三分一人口的猶太人,佔三份二人口的阿拉伯人只分得43%,他們當然不會接受,從此衝突更為激烈,猶太人在1948年宣佈建立以色列國,同支持巴勒斯坦的幾個阿拉伯國家展開了獨立戰爭。1967年的「六日戰爭」,在美國強大武器支援下,以色列戰勝了所有阿拉伯國家,奪得了更多土地,並將大量巴勒斯坦人驅逐甚至殺害。

自此,以色列要全取巴勒斯坦土地的野心更為強烈,每一年,驅趕巴勒斯坦人的行動都在進行中,巴勒斯坦人擁有的土地越來越少,他們對未來越來越感到絕望。

1988年,為維護本身權益,巴勒斯坦宣佈立國,但在美國及以色列的阻撓下,一直未能成為聯合國成員,只能以觀察員身份參與聯合國事務。

看看這幾十年來巴勒斯坦土地幾乎被掠奪一空的境況:




事實上,國際社會普遍建議以巴兩國以1967年邊界作基礎,各自建立國家﹝即兩國方案﹞,和平相處,但未獲以色列接納。

造成今次大衝突的導火線是耶路撒冷的擁有權問題。耶路撒冷一向是猶太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的聖地,以色列奪得耶路撒冷後要將首都建立於此,但卻不獲國際承認,2017年聯合國決議「任何宣稱改變耶路撒冷地位的決定和行動無效」。但在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違反聯合國決議案將美國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激發以巴更多衝突。

今年5月7日,巴勒斯坦人不滿以色列政府強制拆遷東耶路撒冷的巴人聚居區,及禁止他們在齋戒月期間前往聖殿山祈禱,因此與以色列警方爆發更大規模衝突,以色列以導彈攻擊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發射飛彈攻擊以色列,戰事一發不可收拾。

以色列以導彈攻擊巴勒斯坦加沙地帶

衝突十多日間有二百多巴勒斯坦人死亡,包括五十多名兒童

面對家園被毀,欲哭無淚


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近千年的巴勒斯坦人是無辜的,他們只想好好的生活下去,卻因為以色列的復國而遭到迫害。我明白當年猶太人被迫離開這裡是不幸,但將自己二千年前的不幸轉嫁給別人正是紛爭的徵結所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製造更多不幸,為甚麼不可以各自和平相處呢?下面片段是一個十歲巴勒斯坦女孩接受訪問時的哭訴,顯出百般無奈。




今早聽到新聞說以巴雙方同意停火,這當然是好消息,但我並不樂觀,打打停停正是過去幾十年以巴衝突的常態,每次以色列炸夠了就會稍停,以舒緩國際壓力,根本沒有真正的和平,我們拭目以待吧!


(以上圖片、影片均取自網絡)


2021年5月15日星期六

木棉絮 ‧ 隨風消逝

隨著天氣回暖、轉熱,木棉樹亦由開花繼而結果,現在已經到了漫天飛絮的時候了。

記得一年多前引用過曾鞏的一首詩「詠柳」出過一篇帖子描述柳絮遮天蔽月,不可一世的景象 【https://peaceemb.blogspot.com/2019/08/blog-post.html】。香港柳樹不多,但木棉卻到處可見,木棉飄絮,是春夏交替常見景象,在我眼中是代表著光陰消逝的浪漫詩意。

某日經過新界某村,看到木棉樹上的果實已經成熟爆出棉絮,陣陣清風將棉絮吹得漫天飛舞,活像夏日裡紛飛的雪花,好看極了,於是拍下影片製作了下面這段視頻,配上小段音樂 Gone with the wind。

突然記起大約十年前 Yahoo Blog 年代我曾寫過一篇關於木棉絮題材的帖子,當時一位博友叫我影一些飛絮的片段放上網,那時我遇不到大量"飛"絮,於是只影了幾張硬照交代,飛不起,有點 hea 做的感覺,轉到 Google Blogger 之後,這位博友已經退出網誌平台了。

時光匆匆過,十年間博友轉變不少,有些因為生活轉變或者興趣改變而退隱,有些十多年來仍然保持交流。有時候翻閱舊帖子,看看自己昔日所思所想所寫、也看看博友的友情回應,無不唏噓!

今時今日,世界瀰漫在疫症恐慌中,想起新舊博友,默默祝福大家身體健康!順心順景!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

念親恩

夜深人靜,翻看幾段過往母親節所寫的帖文,百般滋味在心頭。同樣是百花盛放、綠葉再生的溫暖日子,但今年的母親節同往年不一樣,因為我們再不能同媽媽共渡母親節。 

中國人注重孝道,孝敬父母是一生一世的事而非只限於某一個節日,但在一個特定的日子裡,一家人聚在一起總是一個溫馨愉快的節目,所以過往我們眾兄弟姊妹多會在母親節前後一起約同媽媽飲茶、食飯,縱使她老人家可以吃下的東西不多,但她很享受一家人相聚的時光。 

一次手術失誤,令媽媽下半身癱瘓,近三十年來都要坐在輪椅過活,由於兄弟姊妹們各有各的家庭,也要上班,沒有人可以照顧媽媽,所以我們安排了她在老人院居住,可以得到較好的照顧,我們會輪流在假日去老人院探望她,間中會帶她出外飲茶,然而種種原因,近兩年這種機會越來越少。 

前年反修例暴動期間,到處示威,周圍堵路,不要說帶她出街,就是我們去探望她來回程交通也得避開示威區,有時候更加在途中被堵住,因而那段期間已經開始減少了探視。 

去年初新冠疫情爆發,老人院是最敏感的地方,很快便自我封鎖了,謝絕一切探訪。幸好到了下半年院方推出了「視像探親」,我們得以透過電話屏幕同媽媽聊天,但礙於社工人手有限,只容許每一位院友隔兩個星期通話15分鐘。我記得第一次同媽媽通話的時候,她第一句說話就是問我「點解咁耐都冇人嚟探我嘅?」為人子者,情何以堪? 

今年初,媽媽因為身體不適被送進醫院,幾日後院方安排了一次「視像探病」,透過屏幕看到她白髮蓬鬆、面容憔悴,嘴唇微微顫動但卻講不出半句說話,我只好不停安慰她,我對她說疫情過後會再陪她去飲茶,怎料這卻變成一個不能兌現的承諾。幾日後接到醫院緊急通知,媽媽過身了。 

以媽媽九十多歲高齡,早有心理準備她會離我們而去,只是沒有料到在她人生的最後階段我們無法陪伴著她。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在母親節前夕,思前想後,倍念親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