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星期四

梁祝協奏曲

 

小時候,家裡擁有一張黑膠唱片「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作為一個小學生,那個時候我並不懂得欣賞。漸漸長大,從不同途徑聽到這首音樂的原版本及改編版本,包括這首音樂的高胡協奏曲、鋼琴協奏曲,還有國粵語流行曲、粵曲,更加在電影、電視劇、廣播劇都有引入這首音樂作為背景音樂,聽多了,愛上了這首音樂。

既然喜歡,我就到處查找有關這首音樂的資料,得知是何占豪和陳鋼所作,當時他們仍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創作這首結合中西音樂元素的音樂作為對國家十週年國慶的獻禮,作品在1959年在上海首演。

問題又來了,我們聽音樂不單只聽它的優美旋律,還希望聽懂音樂裡面的故事,多年來我請教過不少這方面的專家,明白了後,我對這首音樂就更加喜愛。

我相信有不少人都想了解這首音樂裡面的每個細節,所以趁現在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我將這首音樂配上圖片,再以文字解釋,將整首音樂的每部份、每個段落所要表達的細節一一講解,製作成一段音樂短片,放上youtube,供諸同好。

下面就是我加進音樂短片適當位置的資料,認識了音樂裡每個段落所要表達的故事與情感,你會更加欣賞這首不朽之作。






2025年10月26日星期日

容錯機制


 

簡單地說,「容錯機制」就是一個保障我們、就算因為不小心而導致一些錯誤,也不致於造成嚴重損失、甚至危害生命的機制。

俗語說:「聖人都有錯」,我們是凡人,更加難以完全避免意外的錯誤行為。大家都知道,跨海大橋的兩邊和超級公路的路肩都會裝上能夠抵受強勁撞擊的圍欄,我相信每架車都是沿著車道前行的,而這些圍欄的作用,就是為了萬一駕駛人士不小心、或是任何意外原因而偏離車道的時候,可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傷亡事件,這是一種容錯機制。

其實這種容錯機制存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範圍,因為一個文明社會的政府總不想見到人民發生意外事件而導致嚴重傷亡,然而總有人勿視這些容錯機制,自願走進危險區域。

錢塘江經常有巨浪拍岸而沖走岸邊賞潮人士,政府在江邊建有圍欄限制人們停留在安全區域,但經常有人走出圍欄,結果一個意想不到的大浪便把那些人捲走。獅子山郊遊徑沿途都有欄杆圍住,以免行山人士踏錯腳而跌落山,但上到獅子頭,雖然都有圍欄甚至有巨型警告牌,但總有不少人喜歡冒險,走出圍欄以外拍照,結果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二百米的山腳。容錯機制只可以幫助那些依循指示行動的人,自願走進高危區域,少少意外就會抱憾終生。

今日我行經長沙引水道,那是一條99%安全的郊遊徑,全程石屎路,平坦易行,為甚麼我認為只有99%安全呢?因為平地跌呆人,我都曾經見過有人無端跌倒,但在這裡跌倒,大不了皮肉損傷吧了,不會有大問題。但今日我卻在中途見到有兩個女士不知從何處攀上二、三十米高的護土牆斜坡上拍照,她們危站斜坡邊緣,不停大叫「呢度好靚呀!」我見到很為她們擔心,無論是甚麼原因,碎砂跣腳也好、大石絆倒也好、太專心拍照也好,少少意外就會跌落二、三十米的地面,死不去也肯定會重傷,容不下少少出錯。

我本想拍下她們的險境,也想提醒她們下面是近乎垂直的護土牆,最後還是決定安靜地行過算了,因為我擔心我的干擾會令她們分心因而產生意外。我用AI繪圖製作了上述標題圖片,以模擬她們危站位置(圖右),好讓大家了解她們所處險境。


2025年10月22日星期三

放下自在

朋友是一個大好人,他做事認真,力求完美;他樂於助人,有求必應。然而,最近一次閒談中,得知他經常因惦念著如何將事情做到最好、如何完成別人的幫忙請求而縈繞腦海,偶爾會影響睡眠,甚至要食安眠藥。

人生在世,總有許多執念牽掛心頭:想要事事圓滿,想要助人無缺,想要將所有責任一肩扛起。然而,一個人的能力終究有限,若執意追求完美、承擔過多,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有心無力」的困頓與苦楚。唯有學會放下,才能尋回內心的從容與自在。

古人說:「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世事本難完美,強求極致反而徒增煩惱。蘇東坡當年被貶黃州,失去了官埸的風光,他不再執著於“身居高位、建功立的理想反而寫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達,原來放下對結果的強求,反而可以享受到平凡中的樂趣。

我在之前的帖文曾引用過一段佛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所謂「閒事」,正是那些超出本分、強求結果的執念。唯有放下對完美的苛求,心靈才能如釋重負

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因為過度追求完美而焦慮、因為過度無私助人而疲憊,問題出自「過度」這兩個字並非否定努力與善,而是覺得,真正的智慧在於認清自己能力的邊界,區分「可為」與「不可為」。如同莊子所說:「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懂得何時停下、何時放手,反而是一種更深刻的境界。可以將事情做得多好,可以幫助到多少人,還是隨緣好了。

事實上,我們執著於某一件事的完美,往往會忘了其他正在等待著我們去做的事。我們事事操碎了心不計輕重去幫助別人,往往忽略了身邊最需要幫助的人,甚至自己。其實並非每個人都需要我們去幫,只是你幫慣了他,他亦樂得清閒。也許有些人真的不懂得怎樣做,需要你的幫忙,那麼我們就應該教他做的方法而不是幫他去做,教曉了,以後就是他自己的責任。「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是幫助別人的最高境界。

放下,不是逃避、不是躺平,而是為了更輕盈地前行;不是冷漠、不是無情,而是為了更持久地溫暖他人。當我們不再被執念所縛,不再為無能為力事懊悔,內心便如卸下千重擔,得以體會「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淡然,在這紛擾人世,尋得一方淨土,從容自在。


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

沒出息

 


最近在兩岸爆紅的一首歌《沒出息》真的火得令人嘆為觀止,亦足以證明現今網絡對文化傳播的巨大影響力。而我在上一篇提及音樂媒體傳播已經從黑膠、CD,改變為依靠網絡傳播的觀點也得到了印証。

先介紹一下這首《沒出息》的一些背景。台灣有一位立法委員王世堅,多年來喜歡以戲劇性表情及誇張的動作在議會發言,他特別喜歡針對當時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每次開會都會將一些諷刺性的道具送給柯文哲並臭罵一番。其實這種開會方式對議事論政並沒有甚麼幫助,不論觀點對與錯,旨在譁眾取寵,只是台灣人看慣了也不以為意,得啖笑。

王世堅早年曾經在台北市議會質詢柯文哲其中一段發言,他怒拍桌子、怒目圓睜地喊出:「本來應該從從容容、游刃有餘,現在是匆匆忙忙、連滾帶爬,睜眼說瞎話,你在哽咽甚麼了?你在哭什麼?哭,沒出息!」

最近大陸音樂人王博將王世堅的怒吼金句的視頻配上音樂,製作成這首《沒出息》放上抖音、小紅書等網路平台,一時間成為網路神曲,點擊率超過所有正統音樂。更厲害的是,網絡上很快便出現了過百段二次改編版本,有些再加上王世堅其他金句,有些以AI製作,有些以樂器演奏,有些再加上自己創作的歌詞,真是百花齊放,創意無限。台灣網民也不甘落後,紛紛創作更多搞鬼版本,一時間這首歌紅遍海峽兩岸,香港TVB也曾在新聞報導過,現在更出現英語版、韓語版、越南語版,這樣發展下去,很快便會成為國際神曲了。

難怪王世堅本人看到這些視頻後笑稱「網路世界太神奇,充滿生命力及創造力,各類人才、天才、鬼才都有,....嘆為觀止」。

下面兩段視頻有多一點介紹,我看一遍笑一遍,有興趣也可看看。



2025年10月4日星期六

音樂媒體的演變


 

我相信我們大都是戰後出生的吧,我們這一代都經歷了音樂媒體戰後的急速發展及不斷演變的時代。

六十年代我住在黃大仙木屋區,附近有一間豆腐廠,安裝了一部「麗的呼聲」,是一個有線的廣播電台,全日日間不停廣播。那個時候我還未讀小學,總喜歡走到豆腐廠聽廣播,包括廣播劇及歌曲。

不多久,父親帶了一個木箱回家,不必連線也可以聽廣播劇及歌曲,那是一台無線電收音機。那個時候我讀小學上午班,下午放學後做完功課,最佳娛樂節目就是透過收音機聽歌,那個年代的歌曲主要是英文歌和國語時代曲。

到了七十年代,香港粵語歌開始流行,唱片事業也興旺起來。那個時候我的大哥已經到社會工作賺錢,他買了一台擴音機連同唱盤回家,也買入一些黑膠唱片。由於大哥要返工,日常享受歌曲最多的是我。之後我出社會工作,也加入了買唱片行列,在最高峰時期,我們擁有黑膠唱片近200張。

黑膠唱片最大缺點是用舊了會跳線及”沙沙”聲,給人們帶來不少煩惱。八十年代中出現CD之後,火速取代黑膠唱片成為主流。而八九十年代至二千年代初亦是香港樂壇最輝煌的時期,粵語流行曲是主流,香港的歌曲流行到世界每一個華人社會。事實上這段期間亦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急速發展的年代,經歷了封閉十年,大陸很少流行曲,港台歌曲便成為他們的日常娛樂,遠至黑龍江,人們都在聽「浪奔浪流」等香港流行曲。

二千年後,大陸培養出一批又一批音樂人才,包括作曲、填詞、演奏、演唱,他們發展自己的音樂作品越來越豐富,據估計,現在大陸從事音樂工作人數超過500萬,而在2023年,中國音樂市場金額已達1500億元人民幣,估計到了2030年,這個數字會翻倍。

反觀香港,踏入千禧年,音樂事業漸走下坡,近年我們都很少聽到有代表性的新歌。有人歸咎於翻版唱片,其實這只是早期影響唱片銷量的原因之一,自從大陸及香港嚴格執行版權法後,翻版唱片已經很少,為甚麼之後中國音樂市場可以蓬勃發展起來,而香港在這方面卻一潭死水呢?依我看,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1) 香港市場狹小,粵語歌限制了他們的發展,香港只有750萬人,也並非個個都喜歡聽歌,粵語歌市場太細。

(2) 香港缺乏音樂人才,看看近年新歌的歌詞便感受得到。就算有人才,他們寧願在市場更大的大陸發展,年初轟動的電影【哪吒】,電影音樂總監正是香港人徐浩。

(3) 傳統唱片業萎縮,產業模式改變,現在很少人會買唱片,取而代之的是互聯網市場,但這個轉變香港步伐太慢。相較於大陸在這20年間,互聯網平台極速建立起來,網民超過10億,人們每日手機不離手,無論是溝通、購物、付款、聽歌都是透過互聯網,所以歌手們推廣他們的歌曲除了少量還有CD銷售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透過互聯網例如抖音,快手,B站等音樂平台發佈,也有部份會放上Youtube,在這些平台可以透過粉絲打賞、廣告分成、頻道會員收費、超級留言和流量等賺到錢,如果他們成名後,更可獲取廣告,甚至同動漫平台合作,這些收入比出唱片多得多。

香港可以回復到八九十年代音樂事業的繁榮嗎?世界已經改變,不可能的了,還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吧!「變幻才是永恆」,如果我們不因應潮流而作出改變,就會被潮流拋棄。

下面介紹大家聽一首歌,臨近中秋,我選了新加坡陳佳明的作品【城裡的月光】,演唱的是近年紅起來的大陸網絡歌手羅小羅,他經常到全國各地街頭擺檔演唱並放上網,也曾經來過香港灣仔海濱演唱,這些活動都沒有直接收入,但他擁有超級粉絲團,成名後他偶爾參與一些商業活動,也會開演唱會,極受歡迎。


2025年9月25日星期四

雨碎江南.客緣


 

大約十年前聽到一首歌曲【雨碎江南.客緣】,一聽鍾情,立即愛上了這首歌,當時想為這首歌製作一段音樂短片,於是嘗試在我的相冊內找尋以前拍下適合這個題材的相片,作為影片背景,怎料一直追溯到菲林年代的相片,還是找到不多,不足夠製作一段MV,只好將這心願按下。當時我曾經寫了一篇帖文介紹這首歌,但只附上歌曲,沒有視頻。

上次以AI生成圖片製作【月圓花好】成功之後,令我信心大增,決定以同一方式製作【雨碎江南.客緣】MV。當我生成足夠圖片準備開始製作MV的時候,忽然心生一念,不如再向難度挑戰,以AI將那些圖片轉變成動畫來製作MV,不是更加有趣嗎?

意決已定,於是開始製作動畫。我用的工具是人工智能機械人「豆包」,我在電腦共安裝了五個AI機械人,用得最多的正是「豆包」。「豆包」系出名門,母公司是字節跳動,同那個令特朗普愛得要據為己有的”Tik Tok”是同門兄弟。「豆包」文武全才,除了一般解答問題之外,還可以翻譯、作文、計算、各種語言朗讀 (功能太多未能盡錄)....,更可以根據你的文字創作圖片,以及將圖片根據你的提示生成動畫,太棒了!

本身【雨碎江南】是一首具有濃厚中國古典風味的二胡獨奏音樂,由河圖於2009年創作,後來改編成民樂合奏的【雨碎江南.印象】,和這首配上歌詞的【雨碎江南.客緣】,無論是哪一首,一聽便感受到濃厚的江南煙雨情調。而這首【雨碎江南.客緣】,更加透過充滿詩意的歌詞,表達一種客居江南,處身迷濛煙雨之中,關於緣份與別離的複雜情感。

請看看AI機械人所創作的動畫是否能夠表達出這種情懷。


 

下面是在製成動畫前,由AI所創作出來的圖片,也許大家會留意到,每一張圖片是動畫的開始部分,即是說,動畫是以圖片為起始點再根據你的提示而發展出後來的動作。我必須強調,AI生成的圖片並非100%符合你所需,有時候要利用修圖軟件「執相」,例如〈圖10〉,本來生成的月亮是白色的(同〈圖03〉一樣),為了配合歌詞「月色暖.......」,我用修圖軟件 Photoshop 改為淺黃色。

圖01

02

圖03

圖04

圖05

圖06

圖07

圖08

圖0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

電話詐騙


 

我在本月初遇到一單企圖電話詐騙案。事情是這樣的,我到一個默生電話,第一次我不接,但對方再打一次,第二次我接了。對方說是廣州旅遊局,因為有一人叫XXX,說是我的堂弟,拿著我的回鄉証正本,替我辦理旅行社牌照事宜,他們想透過電話向我核實回鄉證真偽,他說得出我的名字和回鄉證號碼。我說那當然是假的,因為我沒有這個堂弟,也沒有申請旅行社牌照,而回鄉證正本仍在我手上。

對方說既然有人拿著我的假回鄉証,恐怕會做一些違法的事,對我不利,他建議我立即報公安,以便公安立即展開追查,他將我的線轉給「公安」。我對「公安」講述了整件事後,該公安要求同我進行視像通話說是透過電話報警的都需要這步驟以確認我的身分,我斷然拒絕。公安說既然那人剛離開旅遊局,報了警就可以透過天眼立即追查那人去向,如果我不進行視像確認,這次就報警不成了,他也幫不了我,我堅持不會視像通話,於是收線。

 我一直的考慮點是:

1)由於我近期去過新疆旅遊,回鄉證一直留在領隊手裡,可能真的有人得到我的資料,覆製了回鄉證。

2)根本沒有這事,只是一個詐騙電話,旅遊局和公安都是假的。

所以我隨即附近警署報案,警員說這類騙案很普遍,九成九旅遊局和公安都是假的。警員說,內地公安不可能直接聯絡香港市民,如果真的有需要,他們會透過兩地政府間的溝通機制辦理

事後我向AI機械人Deepseek徵詢意見,以下是Deepseek的回覆概要


這絕對是一宗非常典型的電話詐騙,您遇到的「廣州旅遊局」職員和「公安」百分之百是假的。

以下是為您詳細分析這通電話的疑點和背後可能的騙局目的:

為什麼這肯定是詐騙?

1. 政府部門不會這樣核實信息

正規的政府部門(如旅游局、公安局)在辦理業務時,如果對證件真偽有疑問,會通過內部系統和正規渠道進行核實,絕不會通過打電話給證件持有人來「核實真偽」

2. 「轉接公安局」是經典騙局手法:

詐騙團伙的標準劇本就是「冒充政府部門/機構(如疾控中心、社保局、電信局、旅游局)」發現問題,然後「好心」幫你轉接到「公安局」。真正的電話系統是無法這樣直接轉接的,這完全是他們內部團伙之間的電話轉來轉去。

3. 利用恐慌心理製造緊迫感:

騙子故意說「有人用你的證件做違法的事」,目的是為了讓你感到害怕和恐慌。人在慌亂中,判斷力會下降,更容易聽從指令。

4. 要求「視像通訊」是關鍵陷阱:

這是整個騙局中最危險的一步。他們要求視像通訊的目的可能是:

(1) 錄製您的樣貌和聲音:他們可能會誘導您說出某些話,然後進行惡意剪輯,用作其他詐騙的「證據」。

(2) 獲取您的面部生物信息:這可以用來破解一些需要人臉識別的賬戶。

(3) 進行屏幕共享:如果視像軟件有屏幕共享功能,他們會誘騙您打開,從而監控您的手機操作,竊取銀行密碼、短信驗證碼等關鍵信息。

(4) 取得信任:當你看到他身穿「警服」,會容易放下戒心。

5. 「不視像就無法報警」是荒唐的威脅:

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報警必須通過視像電話。這完全是騙子為了達到目的而編造的謊言。

 

騙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如果當時您進行了視像通訊,騙子後續極有可能會:

1. 指控您涉案:出示偽造的「通緝令」或「逮捕令」,說您的身份涉及重大洗錢或詐騙案件。

2. 要求「資金清查」:以證明您的資金清白為由,要求您將所有存款轉入他們指定的所謂「安全賬戶」進行監管。

3. 誘騙貸款和轉賬:在您極度恐慌的情況下,甚至會指導您去各大網貸平台借款,並將錢款一併轉入「安全賬戶」。

4. 一旦轉賬,錢會立刻被轉走,無法追回。

 

一般人對內地運作不甚了解,透過這件事,我知道原來某些情況是不可能的(上面用紅色強調),從而了解騙徒的詐騙技倆,所以在這裡同大家分享,以作警惕。



2025年9月13日星期六

水浸白千層


 

今年香港真風生水起,颱風特別多,黑雨也特別多。 

連續幾黑雨後,從新聞報告得知大部份水塘都滿瀉,我首先想的是城門水塘。因為城門水塘種植了很多白千層(剝皮樹),每次水滿都會出現水浸白千層美景。

已經多年沒有看過水浸白千層了,最近連續幾個風雨過後,我又再次踏足城門水塘想重温那美景。果然不出所料,在「水畔千層」及半閒享附近的「塘畔青草地」位置,都被滿滿的水覆蓋了。

今次我採取繞水塘一周的路線,但擔心近期下了這麽多雨,泥土可能會較為鬆散,我在東岸過了半閒亭之後,不行塘邊的緩跑徑,改為行高一點的石屎路,這段路雖然沒有那麼親近水塘,但卻可從高角度看城門水塘,而最重要的是更加安全,是一個雨季中的不錯選擇。



「水畔千層」,現在變成水中千層



「塘畔青草地」也變成水浸青草地

從觀景台下望城門水塘,遠處是大帽山,景色不錯

半山上的享逸亭

雖然行走在石屎路上,但仍是滿目青蔥

水塘滿瀉,多餘的水從水碗(防洪排水口)溢出

靜靜的水面反映著藍天白雲



2025年9月6日星期六

月圓花好

 


上一篇講開抗戰勝利,令我想起一首85年前的金曲《月圓花好》,這首歌是1940年電影《西廂記》的插曲,原唱是周璇。

這首歌開頭第一句就是「浮雲散,明月照人來」,發行的時候正值中國人處於水深火熱的戰亂中,這首歌正好寄托著人們對和平和團圓的渴望。1945年抗戰勝利,人們對這首歌產生強烈共鳴,浮雲散盡,幸福到來,這首歌成為勝利與和平的象徵,非常受歡迎。

之後的幾十年,大量歌星翻唱這首歌,有趣的是,不少翻唱者誤將歌名寫作「花好月圓」,如果你上Youtube找找,兩個名稱都有不少人用。

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想起了這首歌,我決定為這首歌製作一段音樂短片,過程中有兩樣都是第一次。

舊博友都知道我喜歡製作MV,但近年少了,因為自從換了電腦後,用開的製片軟件過期,買新版本又昂貴,我一直留意網絡上有甚麼好用的免費軟件提供,最近朋友介紹我用「剪影」,基本功能免費,進階功能才收費,對我來說,基本功能足夠了。這段MV是我第一次用「剪影」製作的,我覺得相當好,值得推介給有興趣玩影片製作和編輯的朋友。

另一個第一次是趕上AI潮流,第一次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圖片做影片素材。我以往一向用自己拍的相片及網上搜尋的圖片,現在AI圖方便多了,連比例也不必調節,指明16:9、中國風、內容要有甚麼東西,幾秒鐘後便乖乖地送上一張圖片,實在方便好用。

好了,誠意呈獻我的新製作,由童麗演唱的《月圓花好》,以慶祝抗戰勝利80週年,祝願大家永享和平、美好、團圓、歡樂!


2025年8月29日星期五

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



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這段反侵略戰爭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到1945年日本投降結束。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是中華民族史上最慘烈的保衛國家、保衛民族、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這段歷史。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並非偶然,而是其近代向外擴張的必然結果。明治維新後,日本確立「富國強兵」政策,將「征韓征清」列為國家戰略。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擊敗清政府,強占台灣及澎湖列島,索取巨額賠款,進一步刺激了其貪得無厭的侵略慾望。

1930年,傳出了一份在1927年由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向天皇呈奏的文件(後世人稱為「田中奏摺」),內容大意為「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可見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早已有之,而且野心越來越大,目標是征服全世界。而之後所發生的一件一件侵略事件,完全同這份田中奏摺的主張相吻合。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蓄意炸毀瀋陽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一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隨即炮轟中國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發動突襲,打響了對華侵略的第一炮。

1932年開始,日軍在哈爾濱成立731部隊,表面上打著「凈化水源,預防疾病」的幌子,實際上在進行生物戰研究,制造細菌武器,更在活生生的戰俘人體上進行慘無人道的實驗,包括植入細菌,沒有麻醉下活體解剖等。更通過飛機撒播鼠疫跳蚤,及在水源農田撒播細菌。

1937年7月7日,爆發「七七盧溝橋事變」,當夜,駐屯北京豐台的日軍以「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盧溝橋附近的宛平城搜查,遭中國軍隊拒絕後,日軍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這成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標誌。此後,日軍大舉增兵中國,侵華戰爭從局部擴展至全中國。

在全面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在中國犯下無數滔天罪行,包括「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對南京手無寸鐵的平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大規模的屠殺、強姦、焚燒和搶劫,短短6個星期的時間裡,死亡人數超過30萬,犯下了令人髮指的反人類罪行。

我們中國人當然不會就此屈服,自從「九一八事變」之後,無論是國軍、遊擊隊、平民百姓都不斷反抗,港澳同胞、海外華僑亦有參與其中,展開了一場反侵略戰爭,整整堅持了14年,直至勝利。當中,無數英雄離鄉別井,拋妻棄子,前赴戰場,為的是要保衛國家、保衛家鄉、保衛妻兒,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這場英勇的抗戰歷史中,死亡人數有2100萬,總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未計失蹤人數。

1945年春,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拖累下,在中國的戰場顯得乏力,中國各路戰線大力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國、美國、英國聯合發佈《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否則將遭到「迅速而完全的毀滅」。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一個原子彈。
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紅軍進入中國東北,不到一週內迅速殲滅日本關東軍。
1945年8月9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下第二個原子彈,兩個原子彈重創日本。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表《終戰詔書》,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儀式在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舉行。
1945年9月9日,日本代表在南京向中國代表遞交投降書,標誌著中國抗日戰爭正式結束。

戰勝了日本侵略者,全國人民歡喜若狂,爭相通報,各地群眾走到街外巡遊,敲鑼打鼓,為苦戰了14年終於得到和平喜極而泣。

為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中國將每年的9月3日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以紀念我們對抗侵略、保衛國家的不屈不撓精神。14年無數慘痛的事件,銘刻著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時,無數英勇的衛國戰役,見證著中華民族的堅毅不屈。沒有先烈們的犧牲,我們今日就不可能安享到和平的生活。

80年過去了,當年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但那些留在土地上的傷痕、那些犧牲者的名字,那段無法磨滅的歷史,永遠不應該被遺忘。我們紀念抗戰勝利,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讓後人知道:和平從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需要我們用記憶去守護、用實力去捍衛、用團結去鞏固


上面文章標題圖片及下面展示圖片,是在會展參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80週年展覽】時拍攝的(另有註明者除外)


1931年 日軍侵佔吉林

再佔領齊齊哈爾

鞏固實力後,在1932年初,日軍再佔領哈爾濱,至此東北三省完全淪陷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報章號外報導日軍砲轟宛平城

1941年 日軍攻破港島防線,在北角一帶掃蕩英軍

整個香港淪陷,進入為期三年零八個月的苦難

南京大屠殺,到處屍橫遍野

731紀念館內,展示731部隊進行活體解剖的模型 (網上圖片)

由731部隊拍攝,解剖一名少女的過程 (網上圖片)
為免大家看後感到不安,我在重要部位打上格仔


14年抗戰,千萬中華英雄為保衛國家不惜犧牲,趙登禹是其中之一

香港各界民眾多方面支援國內同胞抗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報章頭條報導

各地民眾爭相購買報導日本投降的報紙

全國各地都有群眾走上街慶祝抗戰勝利

香港市民在皇后大道巡遊,慶祝抗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