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每年秋冬都最少去大東山走一趟,雖然是同一個地方,但其實每年的情況並不相同,天氣不一樣、芒草狀況不一樣、同行者不一樣,甚至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
星期六和一個年紀同我差不多的朋友去大東山,他是攝影發燒友,由於我去慣而他從未去過,我估計他會比我辛苦的。我們今次的目標是芒草和日落,所以飲完中午茶才從伯公坳起步,預算上到爛頭營就掉頭原路落山返回伯公坳,中途會在山腰坐下來等日落。
一切安排得很妥當,但天氣卻是無法掌握的,事前當然會查看天氣預測,得知是「上午多雲下午轉晴」才成行的。天氣預測沒有錯,但就是埋門一腳,在日落前二、三十分鐘開始,天邊積聚雲層越來越多,結果同鹹蛋黃緣慳一面,幸好山上的芒草尚算可以。
朋友略感失望,他說這麼辛苦,相信這是唯一的一次,應該不會再來了。回到家後,他感到肌肉酸痛,要揸跌打酒。我卻不以為然,因為都知道看不到日落是常態,有一年我連續三個星期都上山,卻只有一次能夠看到日落,隨遇而安好了。不過,雖然我行慣行熟,但體力確實一年不如一年,今年比往年行得慢,翌日一樣有肌肉酸痛的感覺,始終,歲月催人啊!
後補(2025年11月19日)
不少朋友關心大東山的人潮問題,我樂意在這裡補充一下我的看法。
其實大東山每年10月尾到12月初都是芒草季節,自從我踏足大東山以來,每年芒草季節人多是必然現象,尤其是假日,沒甚麼大不了。近年來大東山成為國際知名的行山徑,外地人來朝聖非常之多,我同意這些「外地人」以大陸人為主,但亦不乏外國人。我是最近這個週末去的,當日有越野跑「飛越大嶼」活動(圖10),參加者有不少是外國人。除了跑手外,其他遊人都包括有西歐,菲律賓,印尼,日本等外國人士。我還遇到一班約二、三十人穿著校服的中學生,在老師帶領下登山,我以為是深圳來的,交談下才知道是來自新加坡。其實大東山足夠大,只要我們胸襟夠闊,容得下各方友人,只要大家文明行山,不要破壞環境就好了。當然了,有幾個地標是特別多人聚集的,包括半山觀景台(圖9)、跳板石、爛頭營觀景台等。
至於某些傳媒及自媒體渲染「大東山被大陸人踏沉」、「大陸人迫爆大東山」等煽動性言論,我對此嗤之以鼻,不知道他們去過大東山多少次。
另外一點想分享,政府不斷宣傳「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以我所見,大部份遊客都能夠做得到,他們用膠袋裝著飲品膠樽和包裝膠紙等廢物帶下山,山上衛生環境有所改善,但如果你要刻意找一些垃圾來拍攝,那當然是有的了。
 |
| (1)上到半山,已見芒草踪影 |
 |
| (2)下午層雲退去 |
 |
| (3)藍天再現 |
 |
| (4)接近跳板石附近芒草較多 |
 |
| (5)來到爛頭營,夕陽西斜,照得芒草金黃 |
 |
| (6)回程途中,雲層再集結,只有照在海面上的光班 |
 |
| (7)預定日落時間到了,太陽伯伯害羞,沒有露面 |
 |
| (8)踏上歸途,希望在明年 |
 |
| (9)半山觀景台 |
 |
| (10) 當日有越野跑「飛越大嶼」活動,圍繞整個大嶼山跑116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