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容錯機制」就是一個保障我們、就算因為不小心而導致一些錯誤,也不致於造成嚴重損失、甚至危害生命的機制。
俗語說:「聖人都有錯」,我們是凡人,更加難以完全避免意外的錯誤行為。大家都知道,跨海大橋的兩邊和超級公路的路肩都會裝上能夠抵受強勁撞擊的圍欄,我相信每架車都是沿著車道前行的,而這些圍欄的作用,就是為了萬一駕駛人士不小心、或是任何意外原因而偏離車道的時候,可以避免造成嚴重的傷亡事件,這是一種容錯機制。
其實這種容錯機制存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範圍,因為一個文明社會的政府總不想見到人民發生意外事件而導致嚴重傷亡,然而總有人勿視這些容錯機制,自願走進危險區域。
錢塘江經常有巨浪拍岸而沖走岸邊賞潮人士,政府在江邊建有圍欄限制人們停留在安全區域,但經常有人走出圍欄,結果一個意想不到的大浪便把那些人捲走。獅子山郊遊徑沿途都有欄杆圍住,以免行山人士踏錯腳而跌落山,但上到獅子頭,雖然都有圍欄甚至有巨型警告牌,但總有不少人喜歡冒險,走出圍欄以外拍照,結果一不小心就會掉下二百米的山腳。容錯機制只可以幫助那些依循指示行動的人,自願走進高危區域,少少意外就會抱憾終生。
今日我行經長沙引水道,那是一條99%安全的郊遊徑,全程石屎路,平坦易行,為甚麼我認為只有99%安全呢?因為平地跌呆人,我都曾經見過有人無端跌倒,但在這裡跌倒,大不了皮肉損傷吧了,不會有大問題。但今日我卻在中途見到有兩個女士不知從何處攀上二、三十米高的護土牆斜坡上拍照,她們危站斜坡邊緣,不停大叫「呢度好靚呀!」我見到很為她們擔心,無論是甚麼原因,碎砂跣腳也好、大石絆倒也好、太專心拍照也好,少少意外就會跌落二、三十米的地面,死不去也肯定會重傷,容不下少少出錯。
我本想拍下她們的險境,也想提醒她們下面是近乎垂直的護土牆,最後還是決定安靜地行過算了,因為我擔心我的干擾會令她們分心因而產生意外。我用AI繪圖製作了上述標題圖片,以模擬她們危站位置(圖右),好讓大家了解她們所處險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