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星期四

東江水




近日參觀了一個在添馬艦公園為慶祝東江水供港60週年而舉辦的【舞動的水滴】藝術展,展品是一批透明水滴藝術品,其中一個有18.8米高,其他大小不一,據悉五月份會再加入一個28.8米高更巨大的水滴。

展場不太大,十分鐘便影完我想影不同角度的相片,但我沒有立即離去,一邊在場內閒逛,一邊在回顧東江水供港的歷史及思索其意義。

香港沒有大型河流及湖泊,淡水資源不多,主要靠降雨。二戰後人口激增令水資源有更大壓力,50至60年代經常出現水荒,1963年香港更出現百年大旱,所有水塘都幾乎乾涸,政府只好每四日才安排其中一日供水四個小時,社會陷入恐慌。

那個時候我雖然只是一個不懂事的小孩,但人們搶水的場面仍然依稀記得,每個家庭都買入不少膠盆膠桶,水來了就將所有器具都裝滿水,以備未來四日之食用;在街喉取水的人為了爭水而大打出手的事時有發生,可想而知當時的生活是何等艱苦。

當時殖民地政府向中國中央政府請求支援,很快便得到回應,中央政府決定從東江挖掘一條河道,全長83公里,跨越叢林山嶺通往深圳水庫,向香港供水。工程在1964年2月動工,1965年3月完成並立即開始輸送東江水給香港,這便是「東江之水越山來」的動人故事,徹底解決了香港缺水難題,從此我們便再也聽不到「樓下閂水喉」的呼喊了。

東江水同香港經濟息息相關,我想,如果沒有穩定的東江水供應,香港還能夠在七八十年代經濟騰飛嗎?

今時今日,我們只要拎開水龍頭便源源不絕有清潔的水供應,而且,香港是全世界其中一個水費最低廉的地區/國家,我算一算,我自己過去12個月的年水費不足200元,而據資料顯示,香港一般三人家庭平均年水費是八百多元,而美國一般三人家庭平均年水費是一千美元(約7,800港元)。 

我想,我們在享受優質價廉的食水的同時,切記要珍惜用水,更加要感恩有東江水!






18 則留言:

  1. 啲水滴好特別,如果可以做到唔駛靠咁多繩索拉住就靚啲.

    回覆刪除
    回覆
    1. 同意,繩索有啲礙眼,但考慮到安全問題,理解的。曾經諗過用PS抹走,但又怕有點失實。😅

      刪除
  2. 說起東江水,感觸良多!也想起2019年黑暴時期的黃之鋒,他曾經撰文,極力主張脫離中國,說供港的東江水太貴,賺了香港人不少的錢,一定要設立海水化淡廠。雖然他在港鐵車廂裡被人罵是漢奸,也毫無愧疚,有說他家是越南華人來港。
    在東江水供港的時期,黃還未曾出生,根本不知道當年香港水荒的艱辛。查知他收了不少黑金,從事反中亂港。
    當年我家姊姊從街喉挑水上樓回家,極其辛勞,使我的印象難忘。
    今時今日,黃之鋒雖然因為反中動亂入獄,也認了罪而獲得減刑,希望他是真正的悔過,而不是一隻埋首在沙堆裡的駝鳥,將來靜極思動。

    回覆刪除
    回覆
    1. 那個姓黃的政治小丑,無知偏見,不學無術,沒有建設,只懂破壞,講出來都笑大人個口,現在讓他靜思己過,希望他多明道理,回頭是岸,也是他的一場造化。這麼大的水利工程,長期的維修、保養、擴建,在在都要用錢,受益的是我們,當然應該由我們支付。現在我們享受低廉的水費,那還算貴?還有,究竟中國需要那些錢還是香港更需要那些水呢?有腦的都應該想一想。

      刪除
    2. 記得在70年代初,觀塘徙置區因大雨而山坭傾瀉,淹沒了很多寮屋和住民,當時大陸正在文革後期,百廢待興。但我從收音機廣播中聽到:中共捐出一大筆款項,支援這次的災難。我覺得感動,不枉媽媽派我久不久寄包裹和藥品,給家鄉親人應用。這是血濃於水的關係,無論如何,都要努力建國,不能棄祖忘宗,認賊作父。

      刪除
    3. 雞寮山邊木屋區山坭傾瀉事件發生在1972年,當時我住觀塘區,曾去現場看過究竟,現在記憶猶新。事實上每次香港有難,國家都會申伸出援手,這正是血濃於水的表現。

      刪除
  3. 回覆
    1. 現在去比較人少,五月去就有一個更大的水滴,我也打算五月再去看一次,反正很方便。
      提提你,最好網上預約(下面連結),比較穩妥,因為如果人多,walk in 的要等耐啲。
      https://www.dccharity.org.hk/article.php?id=1&lang=zh_tw

      刪除
  4. 以井底之淺見,大水滴的繩索藝術涵義,更多的是表達水流向千家萬戶.

    回覆刪除
    回覆
    1. 蛙博士見得水多,特別有智慧,咁深奧的藝術涵義都給你領悟到,贊!👍

      刪除
  5. 今天行山經過大潭上水塘,水塘有部份已經見底,才醒覺已經很久沒有下雨,原來金鐘有個舞動的水滴藝術展,等我有時間都去睇睇。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大潭水塘並非接收東江水的水塘,所以旱季就冇水了,可見東江水多麽重要。
      展覽期直至6月13曰。

      刪除
  6. 東江水越山而來解決香港食用水問題,實是中央支持香港的見證,有人不識好歹,實是被反中亂港者洗了腦的無知妄說。東江水送到新界再到九龍,但大潭水塘在港島,所存水量只能接收天降甘霖。香港水務署的供水系統輸送食水到各家各戶水龍頭,理論上港九新界都一樣。

    回覆刪除
    回覆
    1. 東江水到港後經過一輪處理,其中70%會直接進入供水系統輸送給各用戶,餘下的有機會輸送到船灣、萬宜、大欖涌及石壁等水庫/水塘,因為這些都是香港的主要水塘而且容量夠大。

      刪除
  7. 對呀,講到水資源,相信很多港人都沒有什麼概念,基本生活上一扭開水喉,就有源源不絕的食水供應,有誰會真正諗諗背後所付出的資源與努力呢...
    現在常常跟住外地的友人聯絡,他們的食水相當寶貴,唔單止要珍惜用水,而且水費也不平,我常常跟人說,你估有東江水供應咩...
    和平兄說得對,除了珍惜用水,更應感恩得來不易的水資源!!!

    回覆刪除
    回覆
    1. 香港的食水供應不單只便宜,更加非常清潔。很多年前由於國內工業高速發展,以致東江上游有些河道受污染,一經揭發後,廣東省政府立即採取措施改善,現在供水河道一帶是禁止發展污染工業的,來到香港後再經過多重處理,所以相當安全,基本上拎開水喉便可飲食,當然了,如果你座大廈太舊,水喉內管已積滿水垢(就如我們的膽固醇),則當別論。

      刪除
  8. 想問問,相片中最尾的像鹿又像龍的動物是什麼,為什麼與水有關呢?!!
    一或純是東江水的吉祥物......哈哈

    回覆刪除
    回覆
    1. 森兄真細心。我當時都唔明,但又找不到解說,就當是裝飾品好了。😂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