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索島是在大嶼山陰澳鹿頸村對出的一個小島,中間有一條沙洲連接,潮漲時是一個孤島,潮退時才可沿沙洲從鹿頸村步過長索島。
以前東涌未開發時,未有青馬大橋連接大嶼山,我去陰澳要在青龍頭搭街渡往鹿頸村,那時候陰澳是一個原木材儲存庫,幾百株巨大樹幹浮在陰澳灣海面,有些直徑達到兩、三米粗,很有特色,我在樹幹上爬上爬落影相,也會走到長索島取景,不亦樂乎!
現在去長索島就簡單多了,坐地鐵到欣澳站,A出口直行到海邊,轉左沿海濱長廊行到陰澳篤,再右轉入小路行到尾便是,全程石屎平路,約半個小時路程,非常易行,但是過了沙洲進入長索島之後是沒有正式路徑的,只能沿著岸邊石塊前行,相當崎嶇,而且佈滿青苔,風險略高。
這天我的目標是行出長索島燈塔,但沿東岸行到中途被一大石擋住,要爬上距離海面十多米高的岩石才可通過,大石聳直,石面有風化沙粒,考慮了兩分鐘,單人獨闖,年紀老邁,不想冒險,終於決定放棄,還是坐下來看看海景,吹吹海風來得消遙自在,休息了15分鐘便原路折返了。
在此我想為長索島來一次平反。近年多了人去郊遊,也多了報章雜誌介紹郊遊好去處,本來這是個好現象,但有些報章雜誌總是喜歡將香港的郊遊點冠上一個「港版XXX」的名稱,而這個XXX通常是一些日本地方名,例如他們稱呼長索島為「港版天使之路」,我對這種做法極之反感。天使之路是日本小豆島對開三個小島的一條連島沙洲,其實類似沙洲全世界有十萬八萬個以上,為甚麼要將我們香港的連島沙洲冠上日本的名字呢?又例如流水響落羽松,被稱為「港版輕井澤」;富泰邨宮粉羊蹄甲,被稱為「港版河津櫻」;赤鱲角櫻花園,被稱為「港版東京都立公園」,可能還有其他我沒看過的。
我不明白這些傳媒是甚麼心態,是崇日?是自卑?值得深思!「港版」即是並非真的,是A貨,每個人或每個地方都有他自己的名字、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靈魂、自己的尊嚴,被人以A貨稱呼是一種侮辱,如果長索島能夠說話,他一定會提出強烈抗議。
|
紅色點並非正式路徑,比較難行 |
|
欣澳海濱長廊 |
|
從海濱長廊遠望連島沙洲 |
|
以前用作固定原木材的木椿 |
|
從陰澳篤轉入鹿頸村的小路 |
|
到達鹿頸村 |
|
村民自製碼頭 |
|
正式鹿頸村碼頭 |
|
倒下的大樹仍然枝葉茂盛 |
|
來到連島沙洲了 |
|
前面就是「長索島」 |
|
這裡岸邊有豐富的生物物種 |
|
有人在檢拾貝類生物 |
|
來到這裡原途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