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每年都有各種跑山活動,最多人認識的應該是【毅行者】,跑麥理浩徑全程,共100公里;另外是【飛越大嶼】,路程除了鳳凰徑之外再加上大嶼山未納入鳳凰徑的部份,全長共129公里;而最癲的一項應該是【香港四徑超級挑戰】了,這項活動被喻為「超級馬拉松」、挑戰人類體能極限,將香港四條主要行山徑串連起來,共298公里,總爬升高度是14,500米,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1.6倍高度,比馬拉松難度不知要高多少倍。
事實上,【香港四徑超級挑戰】參加者並非要同其他人比賽,而是對自己的體力、毅力和意志力的挑戰,活動沒有冠亞季軍,沒有獎金與獎牌,參加者能夠在72小時內完成四條行山徑的被稱為「生還者」(Survivor),而能夠在60小時內完成的則被稱為「完走者」(Finisher)。四條行山徑包括麥理浩徑(100公里),衛奕信徑(78公里),港島徑(50公里)和鳳凰徑(70公里)。因為難度及危險性都很高,這活動屬於小眾的運動,每年參加者只有十幾人,最多的一年都不超過三十人。
2021年,是這項活動的第十届,主辦者沒有接受公開報名,只邀請過去九届中有突出表現的人士參加,結果得到參加資格的只有18人。主辦者將整段賽事拍攝下來成為一部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當中由12位攝影師全程跟蹤幾位目標選手,記錄他們的日常操練、比賽過程、心理沖擊、取捨掙扎的心路歷程,最後有人放棄,有人達標,更有人以黑馬姿態以49小時完成,是該年度唯一的 Breaking 50,令人佩服又讚嘆。
電影紀錄了賽事從麥理浩徑的屯門開始,至到鳳凰徑的梅窩碼頭的一個綠色郵筒結束。全片以香港山徑的超級優美風景,襯托著參賽者們發揮他們超乎常人的韌性與毅力。跑手午夜在寂靜的公路上映照微弱的頭燈光線、深夜在漫長的山徑上發出孤獨的呼吸聲、寒風中在渺無人跡的沙灘上留下一步一步的足印、在支援點包紮正在流血的傷口、以至那些終於艱苦完成賽事到達梅窩碼頭的跑手,擁抱著那個綠色郵筒在狂吻、在嚎哭,一幕一幕都激勵著每一個電影觀眾的心,實在令人感動。
看完電影我以沉重的腳步行出戲院,我在想,他們都是瘋狂的,我才不會將我兩三年的行山路程縮短到以兩三日完成,這不是自殘自虐又是甚麼?然而,想深一層,每個人都有其不同的喜好與才華,有人會攝影,有人會繪畫,有人會烹飪,雖然我們不會跟隨這種瘋狂的跑山行為,但跑手們的堅毅與奮鬥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在自己的領域爭取成功的學習榜樣嗎?
我已經將一幅梅窩綠色郵筒的照片貼在我的枱頭,作為激勵我繼續行山的推動力。誠意推薦大家去看這套電影,以豐富大家對香港大自然美景的認識,更可強化大家對自己所喜愛的活動的心靈。
 |
香港四徑地圖 |
 |
香港之顛 - 大帽山 |
 |
離開大帽山跑向鉛礦坳 |
 |
大帽山往鉛礦坳途中 |
 |
大浪四灣與蚺蛇尖 |
 |
金山 |
 |
鳳凰山 |
 |
大浪西灣 |
 |
大浪西灣的四疊潭 |
 |
龍脊 |
 |
站立在梅窩碼頭幾十年的綠色郵筒,經過一班人的努力,成為人們勵志的圖騰 |
 |
電影海報 |
以下是這電影的預告片,並非要為電影作宣傳,而事實是值得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