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星期一

元荃古道急走

閒談間,朋友K君知悉我最近行過吉慶橋大棠一帶,他問我有沒有行過「元荃古道」,我早已聽聞這條遠足路線卻從未行過,他說帶我去走走。

香港有不少古道,所謂古道者,就是古代未有先進交通工具之前,人們從一個地方流動到另一個地方的慣常通道。例如「張堡仔古道」 (香港仔到中環),「西貢古道」 (西貢蠔涌到九龍) ,「東大古道」 (東涌到大澳),與及這條「元荃古道」(元朗到荃灣)。

這天陽光普照、天氣清涼,我們決定結伴同行。K君是資深行山前輩,我們就不必在甚麼地鐵站或巴士站之類的地方集合了,以節省時間。我們各自選擇方便自己的起步點,他選元朗,我選河背,然後我們在吉慶橋匯合。



我從河背村小巴站(A點)起步走到吉慶橋(C點)同朋友匯合再走到荃灣(E點)的路線圖

我在上一篇介紹過吉慶橋,這裡不再重複,但有一點補充,由於比約定時間早了點到達吉慶橋,我便在附近逛逛,我發現有一密封水道流出清澈的河水,河水灌注入大欖涌水塘東北角,細看附近的介紹牌,才知道這就是由深圳引來的東江水的其中一個出水口,東江水供應給香港約八成的用水量。



東江水注入大欖涌水塘的出水口

同K君匯合後,我們便轉往「元荃古道」向荃灣方向走,途經田夫仔,清快塘,石龍拱、下花山出荃灣的柴灣角便完成整個行程。總結這條行山路線,雖然沒有超級靚風景,但大部份路段都埋藏在密林中,沿途古樹參天,陽光從樹梢間透射出來,伴著颯颯涼風,伴著沙沙樹葉聲響,感到大自然真的美麗。不過平時我行山比較喜歡他他條條,不時停下腳步看看風景、影影相,由於這次是K君帶我行,我便得跟著他的步伐走,行畢15公里路程,只用了三小時二十分鐘,略為急速。



山上分支路頗多,慶幸路標仍算清晰

這裡可以看到兩種不同道路,左面新建的石屎林務大道,右面石砌古道

這條田清橋頗有特色,橋身是木造的,但上面鋪上坭土,長滿野草

部份路段已經鋪上整齊的石級

山上有一間「蓮花山公立學校」,已經廢置

校舍已經通頂,並長滿野草


最完整的是這座石造滑梯,相信是當時小朋友的至愛

 其實整條「元荃古道」路線是"古"的,但道路真的很"古"的地方就不太多,因為社會不斷發展、不斷進步,以前崎嶇不平的路面不斷更新復修,有些給人們踏平了,有些用石塊鋪平了或砌上石梯,有些更變成林務大道(可以供特許車輛行走的石屎路)。



到達石龍拱,視野變得開揚,這裡可俯瞰荃灣葵涌一帶景色

還可看到青馬大橋,但煙霞卻突然加重

道路開始急速向下,直落荃灣,而路面也修葺得很好


間中聽到一些人批評這些郊遊徑修復工程破壞古道本來面貌、破壞大自然。我總是不明白為什麼古人可以由沒有路而行了一條路出來,而我們卻不可以將一條崎嶇危險的山路優化成平緩安全、可供現代人使用的道路。這同一些盲目反對建設交通網絡、反對發展新市鎮的人一樣不可理喻。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部份,只要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在"發展"與"保育"中取得平衡,那又有何不可?

當我們完成行程出到荃灣的時候,我們登上一輛巴士經大欖隧道返回元朗嘆茶,巴士行程只用了二十分鐘。二十分鐘同三小時二十分的比較,這就是現代先進交通工具同古代的分別。




鳴謝:感謝K君做我的嚮導,也借出他的背脊做我的毛豆。

2015年11月22日星期日

從河背到大棠

踏入金秋,每一日都是行山的好日子,每個週末都想往郊外走。然而十二月及一月各有一個賽跑活動,雖然我不可能會奪獎,也沒有打算要贏多少人,但既然參加了也應該認真鍛鍊一吓啊!於是每個週末都在掙扎究竟往郊外遊好呢還是練習跑步好呢?

網友亞執上週發表了從雷公田行到河背一文,我口多多回應說可再加碼從河背步行到大棠,心內突然靈機一動,從河背步行到大棠其實是一段郊遊徑,全程都是水泥路,雖然沒有超級美景,但全程路面寬闊平緩、草木青蔥,何不來這裡跑一回,這麼不就可以郊遊練跑、兩者兼得了嗎?

於是大清早便來到河背村村公所起步,經大欖涌水塘(北端)、吉慶橋、大棠香楓林,然後從大棠路乘車出元朗市中心。



從河背起程,是一段上行路段,來到大欖涌水塘(北端),四通八達。



吉慶橋原建於一八六八年,此為五十年代重修。

今日有毅行者活動,吉慶橋為其中一個支援站。


離開吉慶橋,轉西北往大棠方向跑,進入了近年賞楓熱點大棠楓香林,據說楓香樹要經歷過寒冷天氣後樹葉才變紅,哈哈!今年咁暖,各位要稍等了。




都有少少紅葉了




從大棠山道跑下去大棠路,路旁有幾棵長得很茂盛的洋紫荊樹,枯葉與花朵散落滿行人路上。忽然同情心起,不忍心踏在枯葉與落花上,以免落井下石,於是稍微行出馬路,兩眼仍是凝望著滿地花葉。這時候想想,不如影番張相,作翻首詩放上我的 Blog 浪漫一番吧!









正在聚精會神影落花之際,一輛輕型貨車突然停在背後,車頭跳出一個大漢 (還以為是G4),大力關上車門,然後跑到後面打開車尾門取出一把掃帚 (好彩並非AK47),一面口中唸唸有詞"咪咪嗎嗎"不知在罵誰,一面大力清掃地上的落花枯葉。原來他是外判清潔工,負責這一帶清潔工作。我口多問一句:「每日都咁多花嘅咩?」『係囉!做死人啦!』我自言自語:「都幾浪漫噃。」『比夠錢就浪漫,人工奀到死........』。如此怒漢,當然不敢招惹,於是速速離去。


講到錢就甚麼也不浪漫


記得網友翔流說過,浪漫是要有對手的。我諗這位仁兄不是合適的對手吧!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芒草朝聖

朋友今年一月中對我說,聽聞大東山芒草好靚,要求我帶她去看看。我說靚與唔靚各人有不同標準,只要期望不要太高,去山野間走一趟也是不錯的。但當時芒草季節已過,既然她的目標是要看芒草,我便建議她待十一月至十二月間才去吧!她欣然接受了。

到了十月中,她再來提醒我芒草約會,於是便約定了十一月中前往,由於她不是經常行山的人,我事前得告訴她路途情況及所有注意事項,好待她有心理準備。

說實在的,從伯公坳上大東山往南山營地並不太艱難,起碼不用手爬,更加沒有太大危險,全程只約六公里,一般步行約三個半小時。最大難度只在於那起步時一個多小時連綿不斷、高低不一的上山石級而已。

當我們上到爛頭營的時候,站在山頭上,視野廣闊,清風送爽,雖然間中飄來薄霧,仍不減大東山的壯麗景色。遺憾的是今年芒草似乎比往年遲熟,山坡上的芒草仍很矮,長出白色棉絮的草就更少了,加上沒有陽光,看起來便大打折扣。我想兩三個星期後芒草應該會更加成熟吧!

晚上瀏覽網頁,看看一些人對大東山的評價。其中一篇在討論區的文章說「近年上大東山的人越來越多,有不少人都是羊群心態、趕潮流,人去賞芒佢又賞芒,令到平靜的山頭每到旺季假日便人山人海、遍地垃圾。」

對於這論點我不完全苟同。行山、賞芒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法例並沒有訂明甚麼人有權賞芒而其他人卻不可以,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意願、喜好、能力參與郊野活動。當然了,人多了便會有害群之馬,有些人不懂得愛護大自然,隨地丟垃圾,到處喧嘩,甚至拔起山上的芒草,這些行為才是我們所不願見到的。

每個人都有接近大自然的自由,但每個人都沒有破壞大自然的自由。






朝聖者

遠觀爛頭營

親近爛頭營





過了爛頭營,繞過二東山,進入雙東坳




霧中自拍








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朋友話有個旅行團叫“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一日遊”,價錢好抵,問我去唔去,我諗香港嘅地質公園都行過囇咯,去深圳行吓都好吖.... 於是叫佢幫我報埋名。

早上在羅湖口岸集合,等齊人後,跟住導遊支旗仔,離開那鬧哄哄的羅湖口岸。

旅遊巴在路上飛馳,一座座高聳的建築物向後倒退,回想細個時跟父母回鄉路經深圳情境,真難想像深圳在這三十年間有這麼高速的發展。

巴士進入郊區,隨著搖搖晃晃的車身,眼皮慢慢向下墜,人也開始進入夢鄉。

「到啦!到啦!大家準備落車啦!」南柯美夢,給這個肥妹仔導遊"猪猪"叫醒,睜開惺忪的睡眼,看看時間,約行了兩個小時車程,往窗外望,只見巴士正駛進一個寬大的停車場,在猪猪的帶領下,團友們下車跟住旗仔進入一座新穎的建築物,原來這就是「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我問猪猪:「我們不是去行地質公園嗎?」她說:「先生,我諗你誤會了,我們這個團是「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博物館"一日遊,只參觀博物館,不會行地質公園的。」她還微笑著禮貌地說:「事實上這個地質公園很大,面積有一百五十平方公里,一日行唔到架,今日就嚟認識吓博物館先啦....」這個時候我O哂咀,望望我的朋友,他也聳聳擘、點點頭,原來確是我事前沒有了解清楚,自己期望過高而已。

好了,既來之則安之,地質公園也好,博物館也好,既然來了就要多多了解這裡的一切。原來博物館位於大鵬半島七娘山腳,建築物形態獨特,呈不規則形,外部牆壁鋪上深啡色石塊,同背景的七娘山綠油油的密林很和諧相襯。展覽廳分兩層,上層是「礦物廳」及「城市與地質環境廳」,地面層是「地球探秘廳」及「大鵬半島廳」,全座建築物冷氣開放,清潔明凈。

其實我對於博物館內的文字介紹並沒有耐性細看,反而集中注意力尋找拍攝對象,很快在館內逛了兩個圈,便轉到館外走走,館外地方不太大,其實只是一個花園,散佈一些恐龍模型,較適合小朋友。據介紹這座博物館就座落於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的中心地帶,從這裡可以有路登上869米高的主峰七娘山,將來有機會的話真想登上這座高山看看呢!

右下角深綠色部份就是深圳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

博物館外形,背面是七娘山

博物館另一角

博物館入口大堂

大鵬半島展覽廳

礦石展覽廳


地球探秘廳,玻璃地板下是模擬海底


2015年10月3日星期六

八鄉漫步

天氣炎熱,人也懶散了,過去兩個月,幾乎都沒有行山活動。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鄉郊漫步,行程要短不在話下,還要路線平坦易行,行完後更要有餐美食才滿意。

就像最近一次漫遊八鄉,就滿足了以上所有要求。

早上從西鐵錦上路站出發,沿錦上路、八鄉路、錦河路漫步往河背村,其實這一段路並不太好行,因為都是走在馬路邊的行人路上,但沿途可看看近年鄉郊發展,亦是一種樂趣。如果不想行這段約半個小時的馬路的話,可以在錦上路站乘坐71號小巴直抵河背村村公所。



八鄉牌坊

從八鄉路天橋俯瞰西鐵八鄉車廠


沿河背村村公所左面廢置的育英學校支路上山,山並不高,但青蔥翠綠、寧靜清幽,不知不覺便進入了大欖郊野公園範圍,按指示經過青協有機農莊,不久便到達河背水塘了。河背水塘是一個灌溉水塘,不太大,圍繞行一圈也只不過需時30至40分鐘而已,不說不知,這裡曾被選為香港十大美景之一呢。

河背水塘郊遊徑入口


河背水塘主壩

S 形水壩是這裡的賣點


水塘中央的小島是這裡的特色


行完河背水塘後折返林徑大道向東行,這裡路面寬闊、平坦易走。沿途可飽覽元朗平原一帶景色,天氣良好的話,更可遠眺深圳呢!



遠眺錦田,遠山是雞公嶺

遠眺元朗平原,依稀可見到深圳


沿途沒有多少分支路,同朋友閒聊亦不會大意走錯路。途中經過另一灌溉水塘清潭水塘,這裡比河背水塘還更細小。再向前行,不知不覺,已經到了林徑的盡頭雷公田,步出荃錦公路,在解放軍營附近乘坐72號小巴往元朗去。當然元朗並非節目的終結,因為元朗有很多不同食肆,我們的午餐就是在這裡享用豐富的美食。


林蔭大道

清潭水塘


 這半日行程有另一意外收穫,就是沿途看到很多牽牛花。可能是適逢花期吧,草地上、馬路邊、圍牆上、欄杆中,到處皆見。我一向喜歡牽牛花,愛其清雅脫俗、顏色素淡、低調自然、生命力強。雖然當時沒有帶單反,也瘋狂地用手機為牽牛花影了過百張相。








生命力強勁的見證


回家後意猶未盡,選了一首懷舊舒情音樂「送郎一朵牽牛花」,為這批牽牛花相片製作了一輯音樂短片,喜歡的話可按下圖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