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1年,蘇東坡經過三次被貶官,在獲得朝廷特赦後,從儋州一路北上返回故鄉,沿途顛沛奔波,64歲的蘇東坡途經江蘇常州的時候,下痢不止,因病去世,結束了他閃耀、坎坷、豁達的一生。而剛好在去世前三個月,他路經真州金山寺,看到一幅自己的畫像,一時感歎而寫下一首詩〈自題金山畫像〉作為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的確,三次被貶的地方,黃州、惠州、儋州,是蘇東坡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在那裡,蘇東坡嘗盡了最艱辛的歲月,也鍛鍊出他開朗豁達的性格,更寫下了無數偉大的文學作品。
蘇東坡原名蘇軾,1037年出生於四川眉山,二十歲時由父親蘇洵帶著他和弟弟蘇轍離開家鄉遠赴汴京應考科舉,結果以最佳成績考得進士,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對他非常讚賞。幾年後參加"制科考試",更取得百年第一的最佳成績,受朝廷賞識。然而,因為王安石變法的推行,令到朝廷內新黨和舊黨出現內鬥,為人坦率耿直的蘇東坡既反對王安石部份新法執行得過於急進,也不贊成舊黨凡是新法都反對,結果兩面不討好,遭到排斥。
1079年,有人在蘇東坡的眾多詩句中斷章取義,向神宗告發他愚弄朝廷、包藏禍心,對皇帝不忠,蘇東坡被關進御史台受審(史稱烏台詩案)。這些都是死罪,朝中好友都不停奔走為他脫罪,就連同他政見不合並且已經退隱的王安石也上書神宗要求赦免他的死罪。結果神宗將蘇東坡貶到湖北黃州當一個沒有實權的小官。
被貶黃州是蘇東坡人生中的一個轉捩點,黃州的生活非常艱苦,由於俸祿微薄,難以養活一家人,他在朋友幫助下買下了東面山坡一塊荒地學習耕種,自給自足,他將這塊地命名為「東坡」,自稱為東坡居士,蘇東坡之名由此而起。事實上,蘇東坡在黃州期間最貼近民情,廣拓思路,很多著名文學佳作都在這段期間誕生。
1085年,神宗駕崩,年幼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任命舊臣司馬光為宰相。受到高太后重用,蘇東坡回朝官升至禮部尚書。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從此可以青雲直上,也是因為新、舊兩黨的內鬥,蘇東坡不願意選邊站,結果又被政敵陷害,在1094年被貶到廣東惠州,當時廣東是蠻貊之地,生活比黃州更加艱苦。然而,沒有最慘,只有更慘,三年後當蘇東坡慢慢適應了惠州生活之際,朝廷再傳來聖旨,蘇東坡再次被貶到更遠的地方,這次是遠在天崖海角的海南島儋州。在當時來說,海南島是一個蠻荒世界,被貶至此只是比死刑要好一點點而已。
1100年,徽宗登位,宣佈大赦,蘇東坡獲准重返朝廷任朝奉郎,可惜在1101年北歸途中去世,世人同悲,舉國哀愁。從此世間再沒有蘇東坡,但處處都有蘇東坡的詩詞、蘇東坡的讚譽、蘇東坡的傳說。
蘇東坡博學多才,他的散文、詩、詞、賦、書法、繪畫都有很高的成就,在當時的文壇和官場,無人不知,無人不讀。
蘇東坡忠心愛國,希望將所學貢獻國家,他曾被神宗評為未來宰相人才,然而卻士途坎坷,從未擔任此職。他在〈水調歌頭〉中曾寫道:「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顯見他懷抱報效朝廷之心,只因奸臣當道,夫復何言?他一生顛簸,曾到過十八個地方任官,包括三次被貶,幾乎走遍了半個中國。
蘇東坡勤政愛民,每到一個地方任職都為當地人民盡心盡力。在杭州治理水患,在黃州消滅瘟疫,在惠州興建水利,在儋州興教辦學,到處都受民眾愛戴。
蘇東坡樂觀轄達,面對重重挫折,他總是鬆容面對,無畏無懼。俸祿微薄,他自耕自足;沒有錢買好東西吃,他買別人不要的肥豬肉烹調「東坡肉」;閒時喜歡到處遊歷,廣交朋友,增廣見聞。他在〈定風坡〉中曾寫道:「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對於所經歷的苦難,他總是覺得不外如是,處之泰然。
蘇東坡是一個偉人,他的離世,令世人婉惜,至今相距差不多一千年,我們仍然朗讀著他的詩詞,懷緬著他的愛國愛民,也學習著他樂觀轄達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