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每日都要面對不同風險。
「風險」有別於「危險」,在高速公路中段橫過馬路是危險、跳進風高浪急的海裡游泳是危險、中秋節煲臘也是危險,危險是有害而無益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危險。
風險是一種取捨,有損失也可能有得益。我們每日都面對風險,你無法逃避也不必逃避但卻要好好管理好它。「風險」有別於「危險」,在高速公路中段橫過馬路是危險、跳進風高浪急的海裡游泳是危險、中秋節煲臘也是危險,危險是有害而無益的,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危險。
最簡單的例子莫如你強積金戶口的管理,每個月辛辛苦苦賺回來的薪金,部分要儲起作將來退休之用,選擇保本基金,回報率低於通脹但面值一定不會倒退;選擇進取型基金可能令你大賺一筆但也可能蝕到喊,這裡都涉及風險的抉擇,前者風險低而後者風險高,如何取捨要看你的承受能力,不同人的承受能力有很大差異,這個最終要由你自己作決定。
再舉一些例子,為了趕時間,你想在禁區上落車,代價可能是換來一張牛肉乾﹝定額罰款﹞,你如何取捨? 也為了趕時間,你想衝紅燈,但代價可能是車毀人亡,你又如何取捨?上面兩個例子是要看你可以承受多大的損失。定額罰款你付得起,車毀人亡又如何?
我經常獨自去行山,每一次我都會為行山路線作出風險評估。有些路線我行了幾十次,相當熟識,風險自然很低。有些路線被政府訂為郊遊徑、家樂徑,老少咸宜,風險也很低。但有些新路線我不清楚環境,就一定要事前了解清楚才會前往,否則會後悔莫及。例如兩年前我介紹過的花山往破邊洲,我是經過兩年時間查詢才敢前往的。經常同我行山的朋友都說我的安全指數訂得很高,這個我承認,我不喜歡冒太高風險,正如政府宣傳片所說:「行山啫….又唔係攞命搏!」
週末寒潮龔港,根據過往經驗,我知道一定會有很多人上大帽山看結霜,我也曾想過去趁熱鬧,但天氣變得越來越惡劣,不停下雨、嚴重低溫、加上八級強風,我認為已經超越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於是打消了這個念頭。然而事後從電視新聞得知,不少人只穿著普通雪褸及普通運動鞋便興高采烈地去"賞雪"了,更有父母及幼稚園校長帶同小朋友甚至嬰兒前往,危機意識非常薄弱。他們可能面對的得失是甚麼呢?得到的是可能看到結霜、積雪,香港罕見,當然興奮。而可能的損失卻是冷病了、滑倒受傷、或患上低溫症,甚至死亡,成人們應該為自己的抉擇承擔責任,事後不能怨天尤人,那麼小孩子應該由誰來負責呢?這個冒險值得嗎?
再說闊一點,消防及警方都盡了最大努力將山上受困的人帶下山,事實上這次經歷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很新、很富挑戰性的經歷,看到他們在山上頂著寒風,也跣得東歪西倒,但仍然克盡本份拯救被困的人,那些不顧自身安全而去犯險的人又有何感想呢?